0

    建设美丽乡村:既要生态文明又要精神文明

    2023.12.28 | admin | 64次围观

          编者按: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,都提到了一项重要内容: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、提升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,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”

          这就是让咱们农村“看得见山、望的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,让咱农民不仅文明程度高还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。那这样的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呢?我们来听听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的看法。

      

         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(评论员孔祥智)据《三农中国》报道:

          建设美丽乡村 要有美丽的生态环境

         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,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,给农民修路啊,解决农村危房的改造问题,但是应该说农村环境还是和城市环境差距很大,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,规模化养殖水平这些年也在增加,你像养猪养鸡,规模化养殖就必然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,所以这就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年实际上处于上升趋势。改革开放以来,尤其是新世纪以来,我们的粮食和其他各种农产品,都实现了连年增产,但是我们的土地基本上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,所以连年增产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,比方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,造成土壤污染,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,残留在地下水里面,残留在土地里面,甚至残留在农产品里面。

         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,首先今年一号文件也提到,要实施规模养殖的环境评价制度,而且这个制度在实施中越来越严格,就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,你必须通过环评,通不过环评,这个项目就不能上,又通过一系列的政策,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,甚至对土地实行休耕,这对于农村环境的治理都是有好处的。

          我认为农村环境的治理,第一地方政府应该负一定的责任,我们在很多地方调查,比方说云南开远县,他们就提出把农村的环境和城市环境治理结合在一起,通盘考虑,他们认为是一个观念问题,不是一个资金问题,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贵州云南一些地方,农民收入并不是很高,他有些农村的环境也能处理的很好,我觉得这关键是农民的观念问题,如果农村的观念上升为全村农民共同的意志,就形成村规民约,村规民约制约每个人,他的农村的面貌就会得到有效的好转。

          建设美丽乡村 要有村规民约来引导

          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地方都有经验,我注意到这些村容比较整洁的村,有穷有富,人口多少也不一样,但是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他的村规民约建的比较好,村民真正的按照村规民约来做,这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,你就像在城市里面,大家随手丢垃圾,随地吐痰,他也维持不好,你只有大家都注意到了,整个环境才能好起来。所以说在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很重要,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,有些地方说农民的素质低,我从来就反对这样说,农民素质不低,我们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,都是靠农民的力量,农民的素质怎么低啊?你就看怎么引导他,很重要的就是村规民约。农民自己遵守的,自己指定的,比方说尊老爱幼,很多村每年都要评婆媳关系好的家庭,也要评不好的家庭,慢慢地整个风气就好了,我认为这个很重要的,在农村有一点,就是发挥家族的力量,也是很有效的。中国乡村治理从来就是家族治理,都是自治,现在当然也较自治了,所以一个好的家族的传统,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,对于建设美丽乡村,应该说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。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