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    白芨、黄精、重楼、天麻、猪苓、野菊花等由田间栽培向林下种植、光伏板下种植、仿野生种植等原生态栽培模式转变

    2024.02.03 | admin | 22次围观

      南阳网讯 南召县立足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以效益为中心,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带动强、成长潜力大、发展前景好的高科技企业,形成了“伏牛山濒危中药材繁育--中药材种植—精深加工--制药、保健品、消毒用品等”的产业链。

      

      日前,记者在白土岗镇杜村村看到,中药材种植大户董保存正在对刚刚收获的防己、白蔹等中药材进行烘干处理。村民有的对药材进行分拣,有的切片,忙的不亦乐乎。

      

      中药材种植大户董保存说:“今年咱主要挖的是粉防己和黄精两种药材,产量基本上达到理想了。粉防己咱们目前采挖的是350多亩,预计收益一亩地有个四五万块钱。”

      

      我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,伏牛山辛夷、杜仲、山茱萸、黄精、连翘、猪苓等更是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,被列入《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(2018—2025年)》,为南召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。我县是辛夷的原产地,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成林面积25万亩,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,产量占全国70%,被命名为“中国辛夷之乡”。我县立足资源禀赋,按照区域合理化布局、规范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,以创建十大中药材基地为抓手,采取“公司+基地+技术+农户”的模式,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,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5万亩,产量7000余吨,产值8亿多元。相继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10家,带动3000余户参与发展中药材产业,中药材加工企业10余家,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95个,先后荣获“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”、“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”。

      

      南召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四方表示:“南召县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走绿色路,打特色牌,大力倡导林果药一体化,积极推进“林+N”特色产业经营模式,探索“林+药、果+药、药+药、光伏套种”等种植模式,白芨、黄精、重楼、天麻、猪苓、野菊花等由田间栽培向林下种植、光伏板下种植、仿野生种植等原生态栽培模式转变,走出一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。”

      

      此外,我县还将积极推动中药材与文化、旅游、健康养生等行业的深度融合,形成以提供中医药文化传播及养生保健、生态旅游等服务为主题的旅游新业态,打造促进县域“绿色经济”发展的新引擎。

    白芨、黄精、重楼、天麻、猪苓、野菊花等由田间栽培向林下种植、光伏板下种植、仿野生种植等原生态栽培模式转变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